3.3.11

考不考华文,谁做主?

我不考中文,为什么需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?

这 几天报章上的焦点都放在母校的学生选择放弃报考中文的新闻。一开始知道这则消息时,是有点无奈,甚至有点瞧不起这些学生。而当这事件随着媒体的报道,进而 演变成一个华社关注的焦点,这一群学生所承受的压力,可想而知。到最后,甚至可以听见他们心底的呐喊:是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放弃!

相比当年同样年纪的我,觉得他们都太成熟了,已经懂得为自己的未来铺梗,想要走怎么样的路,不禁觉得羞愧。再读见有笔者发表了措词犀利的评论在抨击这一群不过17、8岁的学生时,更为他们叫冤。

趁 着中午休息时间,打开网页一看,竟然是学校开会后让他们转校的决议。学了那么多年中文的你们,又懂得何谓「有教无类」吗?这跟报章常提及 -- 让人才外流的大马政府,有什么不一样?只不过这次是顶着一个保护华教的虚名,在报章上提高知名度。「站在路边断了的桥、或是没亮灯的街灯」的背景加上你们 的脸孔,这样的照片无论在角度、在曝光、在色调上看起来,还是比较和谐一点。

当报章都在评论太过于重视考试的教育制度时, 为什么又突然间自相矛盾起来了呢?因为是华文,因为是育群中学?还有很多很多的管道可以继续发扬我们的母语,并不是只有考试。同样的,也有很多因素会毁了 华文,不仅仅是不报考华文,就好比华教内讧。是时候想想,我们投入社会以后,为华教做过了什么?另外,为什么学生选择放弃报考中文,这已经不是这一年两年 才冒出的课题,而我们又做过了什么?

現在已经不只是在对付这些不报考中文的學生的阶段了,而是该怎麽去挽救这个会逐渐扩大 的局面。就这样绕一个圈子来强制华人子弟,会是一个长久的策略吗?这不过是冰山一角,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想要做着同样决定的学生,那到时候的情况,需要怎么 去收拾?如果因为育群中学的学生开了先例,而让其他学校的学生仿效,那问题就不只是现在看到的那么简单了。为什么一大群人会有担心着育群中学开了先例以后 造成严重后果的隐忧,却没去探讨真正的对策呢?

报考中文获得了A1,我能争取到什么样比别人更好的机会?没有。而得不了A1,我将失去的,是很大百分比的出国念书的机会。是时下的教育制度,让出生在乡下、家庭经济不优的学生,选择了这条背负叛徒罪名的路。学习中文,不见得是为了参加考试,学生真的没有错。

学生只不过是醉了,醉在一个充斥着名与利的国度里。别叫他们太沉重,他们没有罪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